|
消费级外骨骼企业极壳Hypershell完成两轮共7000万美元融资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1-27
浏览次数:
在消费级智能硬件的创新浪潮中,机械外骨骼正从医疗康复、工业辅助的专业领域,加速融入大众生活场景。近日,消费级外骨骼品牌极壳科技(Hypershell)宣布完成总计7000万美元的Pre-B轮及B轮融资,投后估值已接近4亿美元,为这一新兴领域注入强劲动能。 此次融资呈现出明显的资本聚集效应:B轮融资由光合创投与五源资本联合领投,美团龙珠作为跟投方参与;Pre-B轮则由Monolith牵头投资,五源资本继续追加投入,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老股东的持续加码凸显了资本对该赛道及企业潜力的认可。 极壳科技成立于2021年底,以“打破外骨骼应用边界”为使命,成为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机械外骨骼从医疗、工业场景向消费领域跨越的初创企业。创始人孙宽出生于1991年,拥有十年机器人硬件管理、外骨骼学术研究及出海硬件品牌打造的复合履历,其核心团队则汇聚了机器人研发、人机工程学及AI算法领域的资深专家,多数成员具备头部硬件与机器人企业的从业背景。 技术创新是极壳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单电机驱动外骨骼系统,并于2023年推出基于全球专利Omega架构的核心技术。这一突破性构型将传统外骨骼的成本与重量双双缩减至原先的一半,配合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最终实现了消费级外骨骼产品的千元定价,彻底打破了行业高门槛。 产品落地进程同样亮眼。2023年3月,极壳科技在Kickstarter平台推出首款消费级外骨骼产品Hypershell Go,最终募资123万美元,获得2638名全球用户支持,其中美国用户占比达40%,该产品也成功跻身当年Kickstarter畅销榜单。2024年初,针对户外硬核玩家推出的Hypershell X系列,标志着企业已具备消费级外骨骼量产能力。 今年9月发布的Hypershell X Ultra更是实现技术升级,搭载第二代AI运动意图识别算法,通过动力系统与算法的协同优化,在同等电池容量下将续航能力提升至2.5倍。这款产品不仅在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引发关注,更成为全球首个通过SGS权威认证的外骨骼产品。截至目前,极壳科技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累计出货量达数万台。 在市场战略上,极壳科技延续了大疆、拓竹等硬件巨头“先海外后国内”的成功路径。2024年8月,Hypershell X系列在国内正式首发,通过潮品买手店drivepro的全国门店及线上渠道触达国内消费者,完成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环。 谈及7000万美元融资的用途,孙宽表示,外骨骼产业涉及研发、生产、营销等多个重资产环节,从实验室技术攻关到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再到全球传播与渠道铺设,均需大量资金支撑。此外,资金还将用于顶尖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强化团队实力。目前,极壳科技已在深圳、上海设立办公地点,团队规模维持在200人左右。 作为一级市场的明星企业,极壳科技的发展轨迹精准契合了消费级品类创新、AI+硬件、机器人技术、全球化布局等创投热点。其融资进程尤为顺畅:2022年依托奇绩创坛孵化体系诞生并获得数百万天使轮投资;2023年5月至2024年底,接连完成三轮融资,德迅投资、绿洲资本、红杉中国、IDG资本等知名机构相继入股,在最新两轮融资中,IDG资本、红杉中国等老股东均选择超额跟投。 随着消费级外骨骼市场的崛起,竞争格局逐渐形成。程天科技从医疗级外骨骼向消费领域延伸,背靠始祖鸟的Skip等企业也纷纷入局。尽管极壳科技拥有强劲的资方背景,但行业前景仍充满变数。对此,孙宽提出了独特的竞争理念:“要做好一个复杂的硬件产品,从科研、产品化、用户洞察,到量产、全球化、多渠道营销都不能有短板。”在他看来,真正的护城河就是“先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 消费级外骨骼的竞争胜负取决于多重因素:人机交互的流畅度、产品轻量化水平、供应链掌控力带来的性价比优势,以及场景定义的精准度等。极壳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率先完成了外骨骼从专业场景向户外运动消费场景的跨越。但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已然浮现——如何复制无人机、3D打印机的发展路径,让外骨骼从“极客玩具”升级为“大众必需品”。孙宽认为,当外骨骼不再局限于动力辅助功能,成为连接人与现实世界的数字接口时,行业的增长天花板才能真正被打开。 极壳科技的MotionEngine被称为产品的“小脑”,承担着适配不同用户类型与复杂场景的核心任务。孙宽曾强调:“MotionEngine背后的AI能力,是Hypershell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从技术延续性来看,外骨骼的核心技术与人体运动控制算法,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高度契合。对于极壳科技而言,在消费级外骨骼领域积累的AI运动意图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或许将成为其布局下一赛道的潜在优势。 文章来源:暗涌Wav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