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全景解析:钢铁长跑者的终极试炼场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04-11 浏览次数:


赛事速览

时间:2025年4月19日 

地点:起点位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广场,终点位于经开区国家信创园(全长21.0975公里,全程共设置7个补给站)

参赛阵容:全球3万余名人类选手和23支机器人团队

赛制: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将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但各自拥有单独赛道;

机器人可以随时更换电池“回血”,还能通过接力的方式,让“队友”接棒继续奔跑。不过,每次更换机器人都会被罚时10分钟。最终,将依据完赛时间及机器人更换次数进行综合评价。

机器人赛道地形:赛道涵盖了城市道路(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段)、坡度路段(长缓坡、短陡坡)以及公园区域(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多种复杂路况,机器人需精准调整步伐、姿态,克服重力影响,精准控制动力与制动以避免摔倒。

参赛机器人需满足严格标准:具备人形外观,以双足行走或奔跑,禁止轮式结构;控制方式可为手动遥控或完全自主。

“真金不怕火炼”——本次同场竞技的选手有哪些?

本次赛事面向全球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爱好者俱乐部、高校等创新主体的人形机器人发出邀请。

据官方媒体报道,目前宇树科技、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乐聚机器人、松延动力、灵宝、魔法原子、上海青心意创等皆在参赛队列。

而优必选则表示目前重心在实训,加速进化表示将会在终点表演“才艺”,逐际动力则表示目前专注于产品和研发并未报名参赛。

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明确表示不参赛,但有望进行公开展示。

网传清华北航联合实验室的“赤骥”和哈工大“冰雪行者”将会参赛。

除了上述企业外,目前众擎机器人、智元机器人、星动纪元、乐聚机器人、普渡科技、傅利叶智能等企业暂未传出明确参赛信息。

参赛机器人首次路测

3月28日晚,报名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机器人进行了首次实地路面测试。已经完成报名的6家机器人参赛队参与了此次测试,每家机器人的技术特点都不一样,测试的内容也不相同。

路测过程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换一次电大概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人形机器人完成测试用时大概2小时52分。在测试路线的6公里左右,天工机器人出现了一点小故障,左脚脚踝连接处出现断落,更换了一次机器人。

上海青心意创测试了其人形机器人上坡、下坡,以及持久力等,以及跑步中的稳定性。松延动力旗下人形机器人也进行了试跑。

此外,深圳的乐聚机器人“夸父”0失误0换机,在半马预赛上一口气跑了5km。
在路面测试中,每一台人形机器人都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工作人员收集各项测试数据,以便进行最后调试训练,争取取得最佳比赛成绩。

人形机器人半马,一个综合测试的舞台

有些机器人并不是为了奔跑而研发的,它们为什么要来参赛马拉松,这场比赛又能给机器人带来什么改变?

以往,人形机器人多在实验室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定点测试,其性能验证局限于特定条件。而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场景适应能力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参赛,也因此成为人形机器人直面技术难题,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路径。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指出,机器人马拉松代表的是科技和产业的一场马拉松,这次马拉松比赛也是一次科技和产业的起跑。

从普通的路试拓展到如今马拉松赛程的复杂挑战,人形机器人正实现从单体性能突破到适应复杂现实场景的重大跨越。

在半程马拉松赛程中,机器人需面对长时间的双足行走或奔跑、复杂的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这要求机器人在传感器的精准度、芯片的运算速度和算法的智能性等多方面具备极高水平。

梁靓副主任同时也提到,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摔倒,也可能会缺零件,也可能在换电过程中,工程师和操作手之间的磨合会有问题,因为是全球首个,所以也希望大家用更多宽容和容错的心态来看待这场比赛。

或许数十年后,当机器人运动员能轻松跑完42.195公里时,人们会明白:正是今日这些笨拙却执着的奔跑,为未来的智能文明埋下了第一粒奔跑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