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控机器人,柔顺地爆发了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08-24
浏览次数:
1.“静心思考!机器人赛道,你怎么看啊?” 老板在策略会上说:"今年回归理性,静心思考!重点看决定命运的2大高成长主线:新能源和机器人。" 高成长项目的Bar,自然也很高!不是跳一跳,就能轻松摸得到:
历史上,做位置控制的机器人,经常被当作刚性专机用,完成某个场景下的特定任务,要同时跨过上面4个Bar,挺有挑战的。 So,3D视觉、6维力控,这几年被寄以厚望:1个标品,解决999朵客户需求。 2.“你做大脑规划,还是做小脑运控,or Both?”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上有很多专业文章。 而创投界的行话,则亲切得多:“中国版Mujin”、“RaaS”、“自势应机器人”、“智通万能机器人”、“柔性机器人”…… 但是,高端大气的“自智柔”机器人,能PK过生猛麻利的专机自动化吗? 1970s,集成了2300只晶体管的Intel 4004问世,IT开始与OT融合,产生了PLC和PMC;从那时起,机器人就开始跟专机杠上了。 半个世纪过去了,工业生产力3分天下:
就在上面3类生产力遇到瓶颈之时,机器人技术发生了3个突破:
是什么卡了我们的脖子?传感器疏察,被愚钝的机器人“国产触觉”| 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 文章写于2018年ZX事件时,所提到的忧痛,基本都已搞定! 就是喜欢:技术变革带来的增量变化和赚钱机会。 3.“幸会幸会,我们也做柔性打磨” “柔性打磨”,几乎所有力控公司都提到过这个热词。路演时偶遇,惺惺相惜:“幸会幸会!” 但能进入量产阶段的公司,寥寥。 柔性打磨有多难?四大家族搞了十几年!一批批有性格的刚性打磨机器人,陌陌地在墙角吃灰,让先吃螃蟹的工厂吃了亏 以某个打磨品类为例:
机床和位置控制机器人,事先编好走刀路径,刀锋所致,片甲不留。 而柔性打磨机器人,则能顺着mm级来料公差,随型精准地磨削掉um级外层,露出光亮柔顺的致密层。 要搞定这极高难度的柔顺手艺,需要这么几个能力:
谁先突破,就能把柔性打磨手艺,泛化拓展到去毛刺、装配等场景,有机会成为“自智柔”机器人平台。这个智通万能RaaS平台,你说它的TAM有多少亿? 4.“有<5亿估值的力控公司吗?” 越来越多的VC PE朋友,加入了5亿估值俱乐部,何必难为老板挑战自己;过会时,不用再花一半时间论证为啥将来退出时MOC能>1。 力控和打磨赛道,比3D视觉晚启动了半拍,处于业绩快速放量的拐点,现在还在5亿估值的射程内;不过,明年就不好说了,看这业绩增速,估值也会飞起。 现在机器人产业已到中期,需要评估的要素越来越多:标准品、稀缺性、高增速、量产进度、累计融资额、毕业学校、技术来源、单点性能、知名股东、迁总部、重大课题等等,都很重要,都令人难以取舍。 业绩与估值齐飞,诸多要素与长天共一色! 5.结语 静心思考,回归真知。其实上面说的这些逻辑、要素、指标,工厂老板统统不Care! 老板让财务付款时,只关心两件事:
最近力控赛道热度起来了,融资消息不断,且投且珍稀,你咋看? 文章来源:宋玉杰(uhard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