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外骨骼机器人亮相,助力北京冬残奥火炬传递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03-03 浏览次数:

3月2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在北京天坛祈年殿举行。负责点燃火种台的9位代表走到台上,其中一位,是穿戴着AI外骨骼机器人设备的高位截瘫患者邹海鹏。



邹海鹏曾因高空坠落导致截瘫,双下肢失去行走功能。借助上AI外骨骼机器人设备,邹海鹏迈开双腿,实现火炬传递。此前,他还过参加“科技助残”穿越“一带一路”机器人行走马拉松公益挑战赛,穿戴北航团队研发的外骨骼机器,历时9天,走完42.22公里全程马拉松,创造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这次的北京冬残奥会上,共有两款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首次亮相,均由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研发的。


北航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外骨骼实验室主任帅梅研究员提到,作为助行设备,这两款外骨骼机器人依托多关节协调控制中心,可以感知到人行走快慢等主观意愿,包括上下楼梯、上下坡等复杂动作,自动调整适应,提供机器人的辅助。AI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增强肌肉的剩余力量,激活患者的潜力。


另一位即将亮相的使用者,是来自湖南的90后女孩杨淑亭。她将作为冬残奥火炬手,出现在3月4日上午的冬残奥会火炬传递过程中。这位下肢截瘫的火炬手,用5个月进行适配训练,学习掌握下肢助力外骨骼设备。


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北京冬奥组委火炬传递专项团队主任徐志军说:“科技改变生活、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这也与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的理念相契合。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