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专项打造“双奥场馆”,“水冰转换”彰显中国智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02-15
浏览次数:
“冰立方”是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水冰转换”的“双奥场馆”,融入大量高科技元素,也蕴含独特匠心、奇思妙想,凸显“中国智慧”。
图源:视觉中国 “水冰转换”的背后,依靠的是可转换结构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 通过支撑冰面的可转换钢结构,实现从“水立方”到“冰立方”,从泳道到冰壶赛道的转化,保证冰面在稳定牢固的同时还能达到冬奥会比赛要求。据了解,可转换钢结构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每平方米增加1吨荷载,钢结构的最大变形仅有1.6毫米,符合3毫米以内的设计要求。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关键的环节是制冰。为了保证赛时万无一失,场馆采用制冰机组“两用一备”的方案,即赛场旁边有两组管道,一进一回形成回路;制冰基础层上密密麻麻有序铺装的制冰排管;室外制冷机组将载冷剂通过管道循环输送至制冰场,保证赛场制冰顺利进行。 “水立方”作为游泳和跳水等水上运动项目的比赛场馆,赛时环境是高温高湿,到了“冰立方”,冰壶比赛的赛场环境要求是低温低湿。为保证低温低湿的比赛场馆环境,本次场馆改造了除湿系统,源源不断地将干冷空气送入比赛大厅,将大厅内的湿热空气带出去。
“冰立方”中的冰壶场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为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场馆创造性使用了赛场温度分区控制,对比赛大厅进行气密性改造。在一层及池岸层的出入口增加室内外空气隔离设施,并对屋顶膜结构及墙面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防止冰面质量受到室外湿热空气影响。此外,还采取全新的群智能系统,有效监控比赛大厅的热湿环境和光环境的变化,适时调节场馆内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以满足赛场需要。 通过一系列举措,最终确保冰壶场馆比赛大厅在任何热负荷条件下,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相对湿度不超过30%,看台温度16℃至18℃。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