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募集31亿!“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启动第六次配股融资,一年配售募资超70亿!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1-26 浏览次数:

11月25日盘前,“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优必选发布公告称,宣布启动上市以来的第六次配股融资。根据公告内容,此次优必选拟以每股98.80港元的价格,配售约3146.80万股新H股,预计募资总额约31.09亿港元;扣除相关费用及开支后,实际募资净额约30.5571亿港元

从定价来看,此次配股价较前一交易日111.50港元的收盘价折让约11.39%,若对比前五日平均收盘价121.32港元,折让幅度则达18.56%。股权占比方面,本次配售股份相当于优必选公告当日已发行股本的6.67%,待配售完成后,其占经扩大后总已发行股本的比例约为6.25%。

回溯优必选的资本路径,其于2023年12月底正式登陆港股市场,IPO阶段共发行1128.20万股,募资10.15亿港元,资金主要用于研发能力提升、实验室升级、偿还银行贷款及海外渠道拓展。自2024年8月起,优必选开启高频次配股模式,截至此次公告,已先后在2024年8月、10月、11月及2025年2月、7月完成五次配股,加上本次第六次配售,上市近两年来累计发行新股9683.27万股,合计融资规模达86.91亿港元,其中仅过去一年的配售募资额就超70亿港元,是IPO募资额的7倍。

值得关注的是,优必选的募资用途随企业现金流状况逐步调整。上市初期,由于公司持续亏损,现金流压力较大——2024年6月末货币资金余额甚至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及一年内到期流动负债,前四次配股募资主要用于 “补充营运资金 + 偿还金融机构款项”,仅2025年2月的第四次配售中,有部分资金投向工程建设与境内外投资。

随着融资规模累积,优必选现金流状况明显改善,截至此次配售前,2025年7月第五次配售的24.73亿港元募资中,仍有超15亿港元未动用。在此背景下,本次募资用途首次出现结构性转变:30.56亿港元净额中,约75%(即22.92亿港元)将在未来两年内专项用于产业链并购整合,包括投资或收购人形机器人价值链上下游具潜力的企业,或与相关行业主体成立合营实体;剩余25%则按15%、10%的比例,分别用于业务运营发展(含营运资金、境内外投资及工程建设)与偿还金融机构授信款项。

优必选董事会在公告中明确表示,此次配售的核心目标是 “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巩固及加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地位”,进而强化在工业制造应用场景的战略布局,抓住人形机器人落地工业场景的历史性机遇。

股权结构方面,本次配售完成后,优必选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将进一步稀释。据披露,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截至2025年6月底控制着26.78%的股权,对应身价约93亿元;待此次配售落地,其持股比例将降至23.5%。不过公告强调,本次配售的承配人不少于六名,且均为独立于公司及关连人士的第三方,无承配人将因本次配售成为主要股东,公司控制权不会发生变更。

需要注意的是,优必选董事会的配售权限来自股东大会授权,根据授权,董事会最多可配售不超过20%的H股股份(即7422.24万股)。此前第五次、第六次配售已累计筹划发行6162.35万股,这意味着目前董事会剩余可配售额度仅余1259.89万股,在2026年5月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司进一步融资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尽管尚未实现盈利,但优必选2025年的业绩与商业化进展呈现积极信号。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21亿元,同比增长27.5%;归母净亏损4.14 亿元,同比收窄19.89%,亏损幅度持续收窄;毛利率维持在35%,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订单端更是捷报频传,此次配售公告同日,优必选宣布中标广西防城港市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测试中心及人工智能科创教育示范项目,中标金额2.64亿元,产品以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将应用于边境口岸旅客疏导、岗哨巡检、物流服务及钢铜铝生产基地设施巡检等场景,订单预计12月完成交付。至此,2025年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订单总金额达11亿元(不含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和小型人形机器人AI悟空)作客户涵盖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富士康、顺丰等行业头部企业,应用场景覆盖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核心领域。

产能方面,优必选正加速爬坡。创始人周剑此前公开表示,2025年公司人形机器人规划产能1000台,预计实际交付超500台;按照产能规划,2026年将实现年产能5000台,2027年进一步扩至1万台规模,目前Walker S2已正式开启量产交付,月产能达300台。

从行业层面来看,人形机器人赛道正迎来资本加速期。2025年上半年,行业投融资事件超百起,总金额突破150亿元,亿元级融资成为常态;下半年资本热度不减,京东7月单日连投三家机器人企业,11月原力灵机、加速进化、星动纪元等企业先后斩获数亿元融资,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顶尖机构持续加码。同时,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头部企业也在加快资本运作——智元机器人于2025年9月分两步走入主上纬新材,持股比例达37%,其联合创始人彭志辉近期已当选上纬新材董事长;宇树科技则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启动IPO。

不过,行业在快速发展中仍面临多重挑战。据具身智能领域高管分析,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虽订单与资本双热,但量产交付阶段仍受制于三大共性难题:一是成本控制瓶颈,高精度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依赖尖端工艺,规模化生产中成本优化难度高;二是运维体系短板,多场景落地后,远程运维、智能故障排查及快速响应体系尚未成熟;三是场景适配难题,不同行业细分需求差异大,产品定制化迭代与场景适配效率待提升。

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也坦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自主作业仍需突破技术难关,即便是看似简单的搬运工作,也需攻克环境感知、精准定位、异常处理等难题,预计需2-3年时间,人形机器人全天工作效率才能达到人力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多机器人协同与后台管理系统完善,行业有望从 “单点应用” 迈向 “集群作业”,真正融入客户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