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两院院士增选全景解读:通过率11%,最年轻仅44岁,女性占9%,3名民企6名西部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1-24 浏览次数: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7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7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7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4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本次院士增选明确指向了三个方向:支持年轻科学家挑大梁、强化前沿交叉领域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综合网络各方数据,科奖在线对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的比例与途径、年龄、性别、学部以及高校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

一、通过率11.1%,科协途径4人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39人(73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60人(71人当选)。整体上,本次两院院士通过率为11.1%,其中中国科学院通过率约为11.4%,中国工程院约为10.8%

据高绩统计,本年度两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中,868名候选人由院士推荐,338名候选人由中国科协推荐。最终当选的144名院士中,126名由院士推荐,4名由中国科协推荐,另有14名国防科工等特殊战线院士的推荐者不在公布范围内。相比之下,院士推荐的有效候选人通过率更高(14.5%),中国科协推荐的通过率仅为1.2%,相差达到12倍!

两院院士中,大部分学部计划增选名额和实际增选名额差距较大,其中中科院地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差距高达6人。

二、最年轻院士仅44岁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的指导性文件中再次明确将着重推荐一线科研人员,以及中青年专家。从增选结果上看,50-60岁科学家是院士主力队伍。中国科学院今年增选的院士在整体年龄上较中国工程院年轻。增选院士平均年龄最小的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部,平均年龄为54.9岁。该学部新当选的刘若川院士今年44岁,是本次两院院士增选中最年轻的新院士

刘若川,男,汉族,1980年5月生,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 ,兼任中国数学会第十四届副理事长。刘若川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其中,他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女科学家院士仅占9%

在性别比例上,男性依然占据绝对多数,但13位女性科学家的当选,依然值得关注,其中,男性院士131人,占比91%;女性院士13人,占比9%,中国工程院8人,中国科学院5人。详细名单如下:

四、3位企业科学家当选院士

本次增选向一线、企业和边远地区倾斜,本次增选有3位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家当选,他们分别来自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廉玉波、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险波

还有6位长期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学者,体现了院士来源的广泛性。

五、46所高校的85名学者当选院士

高校学者方面,今年共有来自46所高校的85名学者当选院士。数量上,北京高校遥遥领先,有32位新当选的院士。湖北、江苏、上海高校各有6位学者当选,高教强省(市)再次彰显实力。新疆、内蒙古、云南等西部边陲地区今年各有1名学者当选(不含外籍院士)。

图片

具体到高校上,当选总人数最多的高校是清华大学,共9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其次是北京,共6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第三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5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在非“双一流”高校中,首都医科大学表现突出,有2位当选两院院士。

天津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高校出现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公布名单中的所有学者全部当选,通过率100%(注:部分国防战线、重大战略方向等领域学者不在有效候选人公布名单中,统计结果仅供参考)。

图片

文章来源:高绩、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