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1-10 浏览次数:

202511月7日~11月9日第七届现代制造集成技术学术会议河南郑州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专家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指导,《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主办,郑州轻工业大学承办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驱动的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主题,汇聚来自全国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4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话先进制造领域的前沿进展,呈现了一场高规格、高水平、高影响力的学术盛宴!

本次大会包括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等主题关键词,邀请了国内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战略机遇,有效应对转型过程中的挑战。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编王建民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〇研究所党委书记姜宏郑州轻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新宇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田长华副部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建民教授

姜宏书记

杨新宇书记

田长华副部长

<滑动查看更多>

本次大会召开恰逢《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期刊创刊30周年,在大会的特别环节中,各位代表与CIMS期刊的创刊人之一田雨华研究员共同回顾了期刊从无到有、逐渐壮大,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与智能化进程同频共振的三十年发展历程。与会代表中许多见证CIMS期刊成长的专家、与期刊共同成长的学者都颇为感慨。

田雨华研究员

▎群贤毕至,胜友如云: 大会论坛高屋建瓴

大会主题论坛由郑州轻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浩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一〇研究所主任高彬彬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曹政才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王军强教授东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洁教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主任王伟共同主持。

大会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接连奉献了十余场极具前瞻性与深度的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谭建荣教授以《从CIMS到工业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深刻回顾了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路径,系统阐述了工业大模型的内涵、关键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为制造业迈向智能认知新阶段指明了方向。

谭建荣教授

在《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进展》的报告中,生动展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及其在提升生产柔性与自动化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

王耀南教授

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孙林夫在《智能互联时代的工业软件集成体系》的分享中,剖析了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开放、协同、可演进的工业软件新生态所面临的挑战与关键技术路径。

孙林夫教授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主编分享了《工业时序数智库——工业时序数据库智能化演进》的构建理念与实践,分析了企业从采数到用数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工业时序数智库体系结构创新,以及如何在高端装备互联网的上行数据链路(终端采集、边缘汇聚和云中处理)和下行模型链路(云中训练、边缘推理、终端执行)中的部署应用。

王建民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高亮副校长在《离散制造车间的全活动调度理论方法及其发展》的报告中,系统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车间调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涵盖车间调度问题的基本定义、典型调度类型以及主流调度方法(包括调度规则、数学规划、局部搜索、智能优化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等)。重点介绍了研究团队在静态调度、动态调度与主动调度三个方向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维数灾难下的静态调度最优化理论,揭示了不可预测异常下的反应调度机制并首创了基于异常预测与规避的主动调度方法。最后对未来大模型驱动的车间调度方法进行了展望。

高亮副校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陶飞教授则系统性地论述了《数字孪生车间:从理论到应用》,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从概念模型到落地实施的完整技术体系与应用成效。

陶飞教授

湖南大学姜潮副校长分享了《核设施退役先进技术及数字化软件平台》,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数字孪生、仿真分析与安全管控等核心技术,构建支持核设施安全退役全过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姜潮副校长

北京理工大学刘检华教授以《面向卫星规模化生产的单元组批装配生产线技术》为题,分享了针对航天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如何通过单元化、模块化和柔性组批技术,实现卫星等高精尖装备的规模化、高效化生产。

刘检华教授

贵州大学冯毅雄教授在《新一代制造企业国产高端智能ERP工业软件》的报告中,针对国产高端工业软件高质量、高柔性、高效率的重大产业需求,以多制造模式工业软件全产业链端到端协同规律与最优价值共创机理为目标,探讨需求实时聚合、应用服务组装式快速构造、领域知识自动化和智能化、基于数字工人的智能工作流协同优化,建立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相结合的业务规则库,研发新一代制造企业国产高端智能ERP工业软件,支持设计制造运维一体化领域端到端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生态协同。

冯毅雄教授

山东大学宋锐教授关于《面向柔性织物操作的机器人技能学习研究》中,让机器人通过模仿学习和自主探索,掌握处理非刚性物体的复杂操作技能,突破其在精密装配、家政服务等场景的应用瓶颈。

宋锐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磊教授在《工业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族谱:驱动未来工业世界》的报告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热点技术方向。总结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2.0融合创新的热点技术;阐述大模型和智能体驱动的人工智能3.0时代背景下,工业大模型的全新定义与内涵、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同时介绍工业具身智能的模型、系统架构与典型应用;提出支撑工业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的“数字族谱”理论技术体系;最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任磊教授

贵州理工学院李少波副校长分享了《无人机智能故障诊断、溯源与恢复新方法》,深入剖析了无人机的失效模式,系统报告数据驱动的智能故障诊断、溯源与恢复新方法,实现对故障的及时识别、定位与恢复,为无人机的任务执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为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航空体系的发展贡献力量。

李少波副校长

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业总监张庆超传统数智化路径——以离线编程软件为例报告中阐述了以离线编程软件为代表的传统数字化工具,其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在于通过集成数据和AI算法,使其从单纯的程序编写工具,升级为能够自主进行工艺优化与决策的智能核心。

张庆超总监

聚焦前沿,深度碰撞:主题论坛彩纷呈

11月9日,会议设置了AI驱动的产品设计与仿真AI驱动的制造工艺优化AI驱动的生产运作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智能运维工业软件工业数字孪生6场主题论坛,专家和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核心应用场景展开了更为深入和聚焦的研讨。

各分论坛现场讨论热烈,思维碰撞激发出诸多创新火花,充分展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制造”交叉领域蓬勃的科研活力与丰富的实践积累。

<滑动查看更多>

成果丰硕,继往开来:共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水平、深层次的交流平台,更清晰地勾勒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未来图景。会议达成了多项共识:工业大模型与领域知识的深度融合、数字孪生从概念走向工程化应用、国产工业软件的自主创新与生态构建、以及“具身智能”在工业现场的落地,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着力点。

会议闭幕式上,主办方对各位报告嘉宾、与会代表及承办、协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会议紧扣国家制造强国战略,议题前沿、内容充实、组织有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广泛的行业影响,必将对我国现代制造集成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