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形牵头发布人形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接口标准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次数:

近日,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清能德创、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优必选、小米机器人、因时机器人等二十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制定的《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T/BTIAIRI 0001-2025)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已纳入全国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研制计划,是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标准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其关节模块作为实现精准运动与复杂操作的核心执行单元,长期以来因接口不统一导致互换性差、维护困难、研发重复投入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技术快速迭代。本次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直面这一挑战,系统性地规范了关节模块的各类接口,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研发、生产与集成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标志着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标准化、模块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为核心关节模块建立了清晰统一的“通用语言”。标准首先明确了人形机器人关节模块所需涵盖的主要接口类型,并确立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易维护及支持快速连接与即插即用的核心设计原则,确保关节模块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与便捷保养。

在机械接口层面,标准对旋转关节和直线关节分别提出了详尽的精度要求。对于旋转关节,详细规定了输出盘的径向圆跳动、端面平面度、圆柱度,以及安装配合面的垂直度、圆跳动和表面粗糙度等一系列关键形位公差,确保动力传输的精准与稳定。对于直线关节,则对球轴承孔位的径向圆跳动、圆柱度、端面平面度,以及基座销轴的圆柱度、同轴度和轴承孔的径向跳动、同轴度等核心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直线运动组件的导向精度与结构刚性。

在电气接口方面,标准对动力电气接口的额定电压、工频耐压、绝缘电阻等安全与技术参数提出了明确要求,保障了电力传输的安全与高效。在接线方式上,倡导采用中空孔走线以优化机器人内部布局,并明确了关节级联供电与并联供电两种主流模式,为整机线缆管理提供了清晰指引。信号电气接口则对控制信号与传感器反馈等信息的传输规范进行了统一。

通信接口是实现关节智能化控制的关键。标准规定了CAN、EtherCAT等主流通信方式的端子定义,对发送、接收报文协议给出建议内容,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关节模块能够在统一的协议框架下实现顺畅的数据交互与协同控制,从“硬件互联”迈向“信息互通”。

该标准的发布预计将对人形机器人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它将极大促进关节模块的模块化与兼容性,降低不同厂商产品间的集成难度,加速模块化机器人平台的开发进程。零部件标准化将显著提升供应链效率,简化采购与库存管理,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它将使研发人员从复杂的接口适配工作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核心算法与性能提升,从而激发产业创新活力。最终,这一切将为规模化生产与应用部署扫清障碍,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特种等领域的快速落地与普及。

《人形机器人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接口要求》的制定是凝聚行业共识的重要成果。展望未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表示将持续推动该标准的应用实施、迭代升级与国际接轨工作,携手全球产业伙伴,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新生态。

标准链接:

https://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147347/

文章来源: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