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翻倍,新品上市,手术量突破12万例:天智航2025年半年报观察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08-29 浏览次数:

2025年8月27日,天智航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25亿元,同比增长11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754万元,亏损同比扩大;研发投入 6043万元,占收入比例 48.22%

在财务数据之外,报告还披露了两项核心亮点:新品天玑思睿骨科手术机器人与天璇星耀三维C形臂获批上市,以及天玑系列机器人累计完成手术超过12万例,仅上半年就完成2.2万。这些进展说明,虽然盈利尚未实现,但天智航在产品矩阵和临床应用方面正在不断积累。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pdf

▎产品矩阵再升级:从单机到平台化

2025年上半年,天智航迎来了两款重磅新品:

  • 天玑思睿骨科手术机器人

    定位“全骨科平台”,覆盖创伤、脊柱、关节等多领域,实现了决策智慧化、操作精准化和治疗个性化。
  • 天璇星耀三维C形臂

    一款术中三维影像设备,可独立使用,也可与天玑思睿协同,让“看见”与“执行”同步,大幅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这意味着天智航正从单一机器人产品走向“机器人+影像”的整体解决方案,体现出国产厂商在手术全流程中的深度布局。

▎手术量:最核心的验证指标

如果说财务数据是企业对外的名片,那么手术量就是产品力和临床认可度的直接体现。

  • 上半年完成手术 2.2 万例,同比显著增长;
  • 累计突破 12 万例进入常规临床应用阶段。

相比装机量,手术量更能说明问题。它代表着医生愿不愿意用、患者能不能受益。对于天智航而言,这一数字的持续攀升,意味着机器人已经从“设备”逐渐成为医院日常诊疗的工具。

财务与研发:高投入仍是常态

天智航的半年报同样披露了清晰的财务状况:

  • 营收翻倍,但净亏损仍达 5754 万元
  • 研发投入 6043 万元,占收入比例 48.22%
  • 新增专利申请 23 项,专利授权 27 项,有效专利累计 412 项。

这背后是赛道的共性:研发和市场教育的高成本决定了短期难以盈利。对任何一家手术机器人公司来说,高投入几乎是“行业通行证”。

国际化与战略布局

报告期内,天智航加快了出海步伐:

  • 积极参与海外展会,与多家国际伙伴洽谈;
  • 境外资产规模达 4.55 亿元,占总资产的 25.54%。

在全球市场,美敦力、史赛克、捷迈邦美等巨头早已完成并购和布局。国产厂商要走出去,仍需跨越注册、文化和市场教育等门槛。但天智航已经在搭建国际业务网络,未来有望在细分市场形成突破。

行业视角:高投入,长周期,但方向明确

天智航的半年报提醒我们:

赛道正快速发展:行业回暖,市场需求增长,手术量和收入双双上升。
高投入是必然:研发、注册、市场推广都需要持续资金,短期亏损是行业常态。
产品走向平台化:从单机设备到覆盖影像、导航、AI 的整体解决方案,是必然趋势。
国际化才刚开始:走出去是中国厂商的长期目标,但需要时间与资源积累。

手术机器人是一条需要长期投入的赛道。天智航 2025 年上半年的表现,既有营收翻倍和手术量突破的积极信号,也有亏损持续和竞争加剧的行业现实。

但这并不矛盾。因为对所有玩家来说,今天的高投入,正是为了未来的可持续收益。正如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所证明的那样,每一次工具的升级,都会经历质疑与阵痛,但最终推动行业走向新的高度。

因此可以说:路还很长,但方向是对的。

文章来源:Med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