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卡曼德完成新一轮近5亿元融资,加速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进化与全球规模化落地
日前,梅卡曼德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雄安基金、大洋电机、华创资本、中金保时捷基金、上河动量基金、南翔创投、海河基金、河北结构调整基金、天创资本等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梅卡曼德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的持续进化,拓展产品线与场景应用,并进一步提升全球商业化与客户服务能力。大洋电机作为产业投资方,双方将探索在业务场景应用、前瞻业务研发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梅卡曼德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眼脑手”全栈技术,可与多种形态的机器人深度融合,使其具备多模态感知与自主规划能力,能够快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并执行多样化、复杂任务,实现跨物体、跨任务、跨环境的高通用性操作。这一技术体系是推动机器人进入千行百业的关键,也是解决机器人真正“干活”这一核心问题的基础,使机器人能够在真实生产与服务环境中稳定、高效地完成任务。
在多模态大模型、成像算法、AI识别算法、机器人控制、工业软件、光/机/电核心器件等领域,梅卡曼德均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依托丰富的真实场景数据,自研推出高通用性、高标准化的3D视觉“眼睛”与AI“大脑”产品,已在汽车、新能源、物流、重工、3C、家电、食品等行业实现跨领域、批量化应用。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和睿工业的统计数据,梅卡曼德已连续五年(2020–2024)位列中国3D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梅卡曼德业务已覆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进入全球100+《财富》500强企业的多座灯塔工厂,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领先。▎哈工大系具身智能黑马若愚科技斩获亿元级融资!东方精工领投
8月26日,若愚科技宣布完成了新一轮亿元级天使+轮融资。本轮由老股东东方精工追加领投,产业方深圳汉清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在垂直场景的产业化落地应用。若愚科技成立于2023年,成立伊始就获得近千万种子轮融资。去年3月,若愚科技完成了超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历史股东包括昆仲资本、东方精工、东山精密、哈深资产等。若愚科技孵化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当前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方向,哈工深唯一显名持股的公司,学校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上下游资源对接等方面给予若愚科技支持,例如2024年若愚科技联合哈工深获得了深圳市最高人才团队项目(KQ团队)支持,深圳市和龙华区联合支持总额超3000万。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科创板上市企业,几乎都获得该项目支持。若愚科技是一家定位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公司,通过多垂直场景深度协同训练,提高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的精细化、柔性化操作水平和泛化能力,并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应用于多种垂直场景。针对具身智能技术面临落地难的问题,若愚科技通过以自研的若愚九天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整合具身感知、具身规划与具身执行三大模块,自主研发构建了一个高效、灵活的智能交互体系,能够在复杂、动态的开放世界场景中实现类人化的任务处理,实现从感知到执行的端到端智能交互。若愚科技设计了首个大语言模型与三维解码器融合的端到端耦合架构,提出了开放世界三维可供性感知模型,实现了物理交互感知,解决高维空间交互感知难的问题。针对长序未见任务规划难的问题,该公司设计了首个具身知识检索增强的大模型架构,提出了人类知识引导的具身规划大模型,实现了去幻觉可信任务规划。针对复杂多样化动作执行难的问题,其首次提出具身本体状态感知的动作扩散策略,构建了逆运动学引导的时空图扩散模型,实现了复杂技术的精准执行。目前,若愚科技已经把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应用在加油机器人身上,可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自主加油,包括引导停车、自主识别油箱盖和开关、跨油岛双侧多工位加油等。已开始前期试点及POC,预计明年会在国内和海外同时投入运营。同时若愚科技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还应用在港口中的复杂作业场景,通过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提升多种机器人的柔性作业能力,将港口户外作业人员从高温、高湿、高危险环境中解放出来。▎工业焊接切割机器人研发商仁新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深创投独家投资
近日,仁新焊机机器人(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仁新机器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国内顶尖投资机构深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全力投入工业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化落地,加速破解高端制造场景中焊接、切割等环节的“无人化”瓶颈,助力中国工业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仁新机器人隶属仁新企业集团,作为一家专注工业具身智能的企业。公司依托自研技术体系,已在石化装备、轨道交通、核能核电、重型机械、钢结构及桥梁隧道等多个行业开展应用,获得国内多个国央企客户的认可,并在北美、欧洲等地布局且实现产品交付。
通过多年打磨,公司产品系统的构建了“手—眼—足—脑”协同体系,融合3D视觉、AI算法、SLAM自主导航和RX焊接(切割)工艺库,能够实现焊割作业的全流程闭环控制。系统可适应不同材质和结构类型,支持复杂工况下的自动识别与路径规划,满足多场景、多任务的需求。

仁新机器人团队由清华系、海外高校及行业专家组成。团队自2005年起深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化经验。
本次融资后,仁新机器人将围绕三大方向全面提升公司实力:一是技术研发,继续优化“手—眼—足—脑”协同体系,推动3D视觉和AI算法在核电、钢结构等高端场景的落地;二是市场拓展,在国内重点产业集群和海外目标区域建立本地化的交付与服务网络;三是人才建设,进一步引进算法、控制及工艺方向的专业人员,完善从产品研发到工程化交付的全链条能力。
文章来源:仁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