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战略咨询作为新经济咨询机构,多年来致力于新赛道体系研究。今年3月在南京发布《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报告旨在持续跟踪赛道新态势、迭代形成新体系、发掘潜力新赛道、观察城市新实践、展望赛道新图景。本文内容节选改编自《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你是否想象过这样的未来——清晨醒来,咖啡机旁的机器人已根据你的语音指令精准调好了一杯拿铁;工厂车间里,机械臂无需预设程序便能自主识别零件完成组装;养老院里,智能护理员能感知老人情绪,轻柔地搀扶起行动不便的躯体……这些看似科幻的场景,正随着“具身智能”的突破加速照进现实。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新赛道体系发展报告2025》中的定义,具身智能是指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等智能体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的智能系统。简单来说,具身智能就是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有身体、会思考”——通过摄像头、触觉传感器等“五官”感知环境,用算法模型“大脑”决策行动,再驱动机械臂、双足等“肢体”完成复杂任务。它不仅是机器人的“灵魂升级”,更是人工智能从虚拟代码走向物理世界的革命性跨越。2025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人工智能进入以物理交互为核心的新阶段。高盛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380亿美元,而中国已凭借全球51%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据先机。截至2024年底,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近百家,2025年人型机器人将商业化量产,预计上万台投入市场。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等具有交互性的硬件也是具身智能落地的重要载体,具身智能无人驾驶已初步成熟。随着泛化及跨本体兼容能力的提升,具身智能将加速在零售与客户服务、教育培训、娱乐表演等商用服务场景以及陪伴互动、养老行业等家庭服务场景落地应用。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推动下,企业、投资机构和区域各方力量均纷纷在“具身智能”赛道“抢滩登陆”。
一、兵分两路,企业聚焦模型研发和本体制造
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聚焦具身智能大脑模型研发;机器人、汽车等领域企业竞逐具身智能小脑模型研发、本体制造。以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凭借自研大模型、AI算法、资金等优势,开展"大脑"模型研发。机器人、汽车制造等本体制造企业,加速"小脑"运动控制模型、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具身智能体产品及其核心部件的开发与应用。其中,优必选布局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为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股",2024年发布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傅利叶智能由机器人主营业务纵深拓展,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广汽、上汽、比亚迪、奇瑞等多家车企,以自研具身智能技术或战略投资相关创新企业方式。加快布局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2024年,上汽通过旗下投资公司尚顾资本入股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逐际动力,比亚迪成立未来实验室,聚焦机器人等具身智能研发。
二、投资风口,风投机构与产业基金共同入局
具身智能投融资市场热度攀升,风投机构与产业基金共同入局。其中,人形机器人成为投资的新风口。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球大形机器人行业已披露的融资总额超155亿元人民币,FigureAI、Wayve、TARS分别完成6.75亿美元B轮、10.5亿美元C轮、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同期,我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71起,融资总额近70亿元。讯飞创投、启明创投、金石投资、源码资本等活跃投资主体投资方向涵盖人形机器人、足式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研发制造,高算力芯片、传感器、关节模组、运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具身智能大模型及智能算法等领域。上海成立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放基金、上海具身智能基金等多支基金,投向具身智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落地等全环节。
三、城市竞逐,各地竞相建立产业生态
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入局具身智能产业的研发和生产。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优势、上海加快构建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深圳推动制造优势与数字技术融合。而在一线城市以外,全国还有多地争相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北京出台《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拥有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星动纪元、灵翌科技、银河通用等数百家具身智能企业,揭牌全国首家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园,形成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2025年3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填补了具身智能领域在通用软件系统方面的空白。上海加快实施模塑申城"方案,具身智能为五大关键领域之一,落地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涌现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及具身智能分级分类领域全国首批团体标准等成果,建成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集聚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蚂蚁灵波科技等企业,形成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深圳竞逐"人形机器人第一城",拥有华为、腾讯等具身智能"大脑"模型头部企业,优必选、优艾智合、星尘智能、乐聚机器人、众擎、逐际动力等具身智能本体及应用企业,形成以龙头整机为引领,软件算法、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的态势。此外,京津冀地区的唐山,长三角地区的合肥、南京、苏州,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莞等城市,都已纷纷入局,从各自的资源禀赋出发,发力于各具特色的具身智能赛道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