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超400家,赋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升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
5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重要数据:我国人工智能(AI)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数量已累计突破 400 家。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AI产业创新活力强劲,更为机器人、自动化等关联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工信部明确表示,后续将从供给、应用、生态三大维度全面发力,加速培育行业龙头与专精特新企业,推动 AI 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图片来源|豆包AI文生图 当前,我国已构建起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在算力基建方面,我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前列,为 AI 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坚实底座;钢铁、煤炭等行业持续输出高质量数据集,为 AI 模型训练筑牢数据根基。工信部科技司负责人强调,通过 “揭榜挂帅” 机制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大模型等核心领域,成功孵化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值得关注的是,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语音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正加速推动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为行业发展开辟新路径。 在AI应用层面,产业赋能成效显著。大模型技术已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速落地,深度渗透至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全流程环节。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新型生产模式不断涌现,其中 AI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应用尤为亮眼。例如,在智能制造场景中,搭载AI算法的工业机器人实现精准作业与自主决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服务机器人借助 AI 语音与视觉技术,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服务模式智能化转型。 面向未来,工信部将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进程,以 “双端驱动” 策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供给端,持续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揭榜挂帅” 攻关行动,强化通用大模型与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速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 “智能产业化”;在应用端,聚焦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及产品的智能升级,加快下一代超级终端的产业化与商业化进程,促进 “产业智能化”。这一战略布局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推动机器人在更多复杂场景下的应用落地。 与此同时,工信部还将从产业生态建设着手,引导长期资本加大对 AI 企业的支持力度,加速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多层次产业发展格局。此外,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的研制,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引育、伦理治理与国际合作,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这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推动下,AI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将与机器人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态势,共同为我国智能制造与自动化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助力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