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港中大(深圳)与AIRS,共探具身智能与前沿创新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04-17 浏览次数:

深耕人工智能领域

创新生态链的建立

图片

编者按

2025.04.16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先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建校以来便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核心,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的创新生态链,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无论是科研平台的搭建、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的引进,还是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担,港中大(深圳)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示出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

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港中大(深圳)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在节目中对具身智能进行深入解读,研究院展示其技术攻关成果,助力机器人应用落地与行业智能化升级。现转发如下,以期为人工智能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的结合提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推动人工智能在公共政策领域的深度应用,促进科技与社会的协同发展。


徐扬生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当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结合,机器便具备了在物理世界中感知、理解和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正是具身智能的关键载体。随着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具身智能技术迎来了新的突破,人形机器人也进入到技术集中突破和应用初步试水的关键发展时期。


徐扬生校长在采访中解读了具身智能的特点:“第一个特点,这个机器有行动的功能,能够走路、能够跳;第二要有感知功能,能够看到是红的还是蓝的还是绿的,能够触摸是毛茸茸的东西还是冰冷的东西;第三要有思维的功能,能够认识世界、能够作决策。三个功能加起来,我们叫作具身智能。这个时代刚刚开始,因为算力在提高、数据在提高,无穷无尽的数据,机器的思考功能提高了以后,它会模仿人,能够学习人。”
今年两会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在业内看来,具身智能已成为我国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关键领域”。
徐扬生校长表示:“中国是个制造大国,具身智能不仅涉及到软件,而且涉及到制造业的所有东西,对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非常重要。具身智能是个综合工程,所以我们的具身智能如果能够发展起来,能够把整个行业带动起来,制造业的、电子的、动力的、机械的,包括软件工程全部都能上去。”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成熟,一般都会经历从技术突破到“成本革命”再到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整体来看,虽然具身智能技术已在部分领域实现小规模应用,但从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再到商业模式的探索,仍然面临多重考验。人形机器人距离走入千家万户还有不小的距离。

真实的需求和场景应用,是决定人形机器人能否从实验室进入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如何避免企业的重复投入、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协同创新突破成为各地努力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围绕行业共性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积极帮助机器人企业找到更多真实应用场景,不仅能快速提升不同行业智能化水平,也能为机器人企业采集到更多应用场景的真实数据。眼下,张建国正和团队研究如何优化算法,通过给人形机器人加上灵巧手等方式,为南方电网提供电力保障服务。如果进展顺利,这些人形机器人就会在今年11月份举行的全国运动会上和电力巡检人员一起参与电力保供的工作。
图片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简称AIRS)成立于2019年,是深圳市政府依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立的市级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AIRS以企业、行业和国家的需求为牵引,重点开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原创技术研究,推动智能技术在医疗康复、智能制造、城市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转化,为国家战略产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
港中大(深圳)现已开设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多个本硕博项目,致力于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培养一批专业拔尖人才和跨学科产业化人才,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研保障。与此同时,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引进了包括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全球2%顶尖科学家在内的全球顶尖科学家团队,推动了AI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在国际科学技术领域斩获重要奖项,大学的机器人学科在CSRankings机器人领域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第一。

文章来源:《焦点访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