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亦庄机器人大世界展厅,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它精准检测汽车零部件,灵活抓取物料、搬运货箱,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如今,这已经不仅在展厅的现象了,越来越多这样的机器人走进工厂,开启 “打工” 之旅,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新征程。在汽车制造领域,机器人的应用更是广泛而深入。其中优必选的Walker S人形机器人应该算是最知名的”打工人”了。- 2024 年 2 月,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在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总装车间落地实训,完成了车门锁质检、后车灯盖板质检、安全带检测、高精度柔顺贴车标等工作 。这是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工厂流水线与人类协作完成汽车装配及质量检查作业。- 此后,Walker S Lite 又在吉利汽车旗下极氪 5G 智慧工厂实训,在入库上料工位协同工人执行搬运任务;- 2024 年 8 月,Walker S Lite 进入一汽 - 大众青岛分公司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训,在移动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检查车辆零件的安装是否合格 。- 2024 年 10 月,Walker S1 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与 L4 级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协同作业,且第一阶段实训已初步取得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 30% 。
除了汽车制造,机器人在电子、物流等其他制造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电子制造中,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能够完成如芯片贴片、电子产品组装等精细工作,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在物流行业,仓储机器人可以在狭小空间内高效运行,自动分拣、搬运货物,实现仓库的智能化管理,有效缓解了物流行业的人力压力,提高了物流效率。机器人进厂 “打工”,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提升。近日,投资3亿的上美科技园智慧工厂已正式投入运营,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的智能工厂,42组工业机器人,每日可完成25.2万次标准化操作,工厂内12条全自动生产线,全面减少了75%的人工作业,从包材运输到产品灌装均实现无人化操作。以每日200万瓶的产能和全流程AI智能化生产体系,成为中国首个AI智能化妆品无人车间。中国机器人能够大规模走进工厂,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关键零部件自主可控率提高。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视觉算法、专用芯片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人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中国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多依赖进口,成本高昂且供应受限。如今,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核心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生产,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让机器人能够更好地感知环境、理解任务,并自主做出决策。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机器人可以不断优化自身的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机器人能够快速识别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与其他设备和工人实现高效协作。此外,机器人的人机协作技术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今的机器人不再是孤立的工作单元,而是能够与人类工人紧密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机器人可以实时感知人类的动作和意图,实现安全、高效的人机协同作业。在一些需要高度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工作中,人类工人可以发挥其智慧和经验,而机器人则负责完成重复性、高强度的任务,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7-8号馆
扫二维码领取参观门票!
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明确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政府重视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促进机器人产业提高创新能力,攻克技术瓶颈,加快成果转化。通过设立专项研发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政府还积极搭建产业平台,组织开展机器人相关的技术交流、展览展示等活动,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生态的完善。在地方层面,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优势,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通过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区、引入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等方式,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这些地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地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活力,形成了全国范围内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除了制造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打工” 领域不断拓宽。在农业领域,机器人可以实现播种、灌溉、施肥、采摘等自动化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智能采摘机器人能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准确判断果实的成熟度,并进行精准采摘,避免了人工采摘的损伤和浪费。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手术机器人可以在医生的远程操控下,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度和成功率;康复机器人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在物流配送领域,除了仓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也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一些城市的街道上,已经可以看到配送机器人穿梭其中,它们能够按照预定的路线,将货物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配送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配送效率,还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也为解决城市配送 “最后一公里” 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教育领域,机器人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编程教育机器人可以让学生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学习编程知识和逻辑思维;智能教学机器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中国机器人进厂 “打工” 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未来,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积极应对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机器人在各领域的优势,让机器人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2025年4月24-26日,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主召集举行“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 将坐标深圳,打造出一个向全世界展示机器人全品类的硬件选购会,超过150家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厂商及整机企业将在三天活动中全面展示产品技术。
-3天主论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与学术前沿论坛、资本论坛、出海论坛);-3场发布会(《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发布);-5场技术社区共建会( 2025 NVIDIA 创业企业展示和GTC 2025 亮点回顾 、全球ROS开发者技术交流大会、国内知名的开源技术社区开源中国OSCHINA、嘉立创技术沙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校专场);-20+具身场景供需对接会 (智能制造、智慧康养、智慧园区、商贸服务、水务管网、建筑钢构、煤炭矿山、油田服务、垃圾焚烧等场景...);-150+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及整机企业实物展示;大会组委会委托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诚邀大会参展企业,如有意向,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