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展|2025人形机器人爆发元年,深圳引领产业链协同创新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5-03-24
浏览次数: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元年,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目前,深圳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多达5.11万家,机器人上市公司34家,2023年机器人产值高达1797亿元,多项成绩居全国首位,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正逐步实现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应用场景拓展的全过程协同创新发展。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7-8号馆 扫二维码领取参观门票! 在核心零部件上,有生产微型驱动系统的兆威机电、生产激光雷达的速腾聚创、生产灵巧手、无框力矩电机的雷赛智能;在控制系统上,有生产伺服系统的汇川技术;在人工智能上,有持续投入混元大模型的腾讯;在场景应用上,有汽车龙头比亚迪;再加上整机企业优必选……这些上榜企业,涵盖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绝大部分环节。 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服务,勾勒出一条智能机器人的“创新协同链条”。 3C电子时代,生产一部手机所需的所有200多个元器件,在华强北方圆两小时的车程内就能全部凑齐,孕育深圳高新科技公司的“硬件硅谷”。 新能源汽车时代,珠三角地区又培育出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核心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而这同样复制到机器人时代,深圳链条的协同创新,不仅体现为快速响应,更是将数以千计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精密结构件工厂和自动化产线的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成本优势发挥到极致。 以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为例,波士顿动力采购一套谐波减速器的成本高达3万元,而深圳企业通过本地供应链,能将同样性能的模组成本压缩到80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软硬协同”创新路径,云天励飞的AI芯片、腾讯的虚拟仿真平台、优必选的机器人本体构成三位一体创新矩阵。靠着珠三角庞大的供应链,优必选的Walker系列从最初定价百万级砍到如今的50万元以下,创始人周剑对此预言,“2026年成本对标一辆经济型轿车”。 【机器人产业链大规模召集】 FAIR plus 2025导览小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