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获评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2-09-19
浏览次数:
9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闪亮的名字”2022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获评“最美教师”。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右一),中宣部副部长孙业礼(左一)为获奖人颁奖 熊有伦院士的现场致辞 《“新”火相传》
所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知识,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是我们的职责。以科技创新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我的力量! 除了全国“最美教师”在熊有伦院士的身上还有着很多标签。
从0到1勇闯“无人区”——比起奠基人,他更像是研究机器人的“机器人” 1966年,刚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的熊有伦,迈出了他科研生涯的第一步,从此就再也没有停止科研的脚步。 熊有伦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从零开始了机器人领域的探索。
那时的他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和新概念:建立了精密测量的评定判别理论;换刀机械手实现了零的突破;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填补国内机器人研发空白;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的设计实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类零件制造技术质的飞跃。 对于这些成就,熊有伦却鲜少提及,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他跟自己的学生讨论得最多的就是科研,他的生活除了吃饭、上课、就是科研。
熊有伦与青年教师交流科研项目 熊有伦的爱好不多,基本上就是听听古典音乐——贝多芬的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而他,也是听着这些音乐继续着自己的科研工作。 极简生活到繁杂科研——没有这独一份的淡泊宁静,哪来学术上的博大精深 熊有伦一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学者,他的物质需求极低,衣着简单朴素,面容和蔼可亲,“两点一线”的科研生活是他的常态。 熊有伦对科研创新与教书育人有着最单纯的热爱,一个课题就是他的一切,一组数据可以耗尽他无数个日日夜夜,一个科学问题就能打破他难得的宁静。他的学生陶波说,有次看到熊老师正在洗衣服,竟然用手蘸着水就开始推演公式。
科研与教学相长——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熊有伦五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他最擅长将前沿科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科研与教学相长。
对于学生的教育,他一直有自己的坚持,一方面是要有创造精神、开拓精神,要走在科学前沿;另一方面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相对枯燥的课程,熊有伦往往能凭借强大的科研基础和深厚的数学功底,用简洁明了的话语表达复杂逻辑和深刻含义,深入剖析间,意犹未尽时,一节课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据熊有伦的学生回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课程考核标准就创国内先河:不完全看考试成绩,而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查阅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在考核时侧重看学生是否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熊有伦还捐资设立了熊有伦智湖奖励基金,以此鼓励和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立志投身机器人前沿领域研究的优秀学生和青年学者。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这句话是熊有伦在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时经常提及的。他在精密测量领域成就很高,但却希望自己的学生从事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不断产生创新性成果。在五十六载的科教生涯中,熊有伦培养的学生中,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四代制造人将“国之大者”代代相传,为大国重器奋勇争先,为中华崛起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