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峰讯】中国推进国产化之际,日本工业机器人巨头在华扩产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1-04-25
浏览次数:
3月22日,《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日本工业机器人巨头发那科(FANUC)将投资约15.6亿元在上海扩建工厂,这笔投资将是该公司在中国的最大单笔投资,扩建之后的工厂面积将达到原来的5倍。 事实上,面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想增加产能的不止发那科一家。瑞士巨头ABB、日企安川电机,均在中国有建厂或扩产计划,二者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分别排名第三、第四。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截图 官网介绍显示,由发那科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联合组建的上海发那科于1997年成立,双方各持股50%。其在宝山一期和二期工厂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建成,合计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其中近4万平方米的系统工厂,用于系统集成的研发制造、安装调试和出厂检查。 启信宝信息截图 由建筑面积可看出,日媒所称的发那科扩产项目应该就是宝山智能工厂三期项目。上海发那科介绍称,该项目是发那科集团继日本之外,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基地,堪称机器人界的“超级智能工厂”。
发那科此次在华大规模扩产的背景是,自动化需求在中国工业领域正经历2019年10月以来的上行周期。除传统的汽车领域外,电子产品及建筑机械生产、物流领域等也在加快引进工业机器人。 去年前三季度,中国食品医药领域中的医药产品出口增长21.8%;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48.2%;家电出口增长17.3%;3C电子领域中笔记电脑出口增长17.6%;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2%。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达到78万台,但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187台,远低于日德等国,增长空间还很大。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今年1月底,日经新闻报道称,日企安川电机将投入40-50亿日元左右,在江苏省常州市约9万平方米土地上新建工厂,力争最早在2022年内启动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的生产。
而瑞士巨头ABB也计划2021年在上海建成工业机器人工厂,总投资约10亿元。 去年2月,在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顺利复工。新冠疫情之下,ABB多名高层表示,该公司长期看好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前景,新工厂2021年投入运营的计划不变。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10年里,虽然“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电机、库卡)为代表的外企仍然占据优势,但在国内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借助行业高速增长,本土机器人行业已得到“跨越式发展”。 新时代证券的研报指出,2018-2019年的行业调整期,机器人国产化率得到持续提升。“中国基于持续的工程师红利和世界前列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有望比肩发达国家,引领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新时代证券2020年3月研报截图 在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国内的埃斯顿占据一席,其余均是国际品牌。不过在第二档中,中国企业数量占优,前40名上榜企业中,本土企业合计占据22席,但市场份额占比仍不高,合计略超20%。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
在三大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方面,新时代证券的研报指出: 伺服系统方面,竞争激烈,国产向上突围难度大。日系垄断了中小型 OEM(设备制造业)市场,以松下、安川、三菱为代表;西门子、施耐德、博世等欧美品牌占据高端;以汇川、埃斯顿为代表的国产伺服依然增长迅速,但主要集中在低端。
日媒指出,中国正力争实现工业机器人国产化。《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2025年将现在占3-4成的国内厂商份额提高到7成。 日媒称,2020年之前的四年里,中国企业收购、出资的海外企业至少有13家。尽管美国进行牵制,但中国并未放慢步调,反而“加强了攻势”。 |






